宁杭生态经济带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宁杭城市带20周年:缘起纪实
今年是宁杭城市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提出20周年,也是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关于宁杭城市带批示指示20周年。
二十年前的2004年,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指出:“有关专家建议,江浙联手繁荣宁杭城市带,应引起注意,可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
近二十年来,宁杭城市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年作为发起缘由之一的宁杭高速交通廊道不仅早已实现,新的宁杭二通道也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规划中,正在积极推进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示意图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底,上海2023年GDP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江苏GDP达12.82万亿元,增长5.8%。浙江GDP达8.26万亿元,增长6%。安徽GDP达4.71万亿元,增长5.8%。长三角一市三省GDP总规模达到30.5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2%。其中,沿线南京、杭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六座城市GDP突破7万亿元,约占长三角城市群的四分之一。
▼南京鼓楼中央商务区
▼杭州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
01
呼之欲出:
宁杭带状城市群夯实长三角金南翼
2004年4月19日,《江南时报》江苏籍上海读者江先生写信建议江苏省委省政府打造一条经过苏南腹地至杭州的铁路通道,以加快苏南腹地城市带的经济发展速度。
2004年8月8日,由当时的南京市建委率先立项的《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目标研究》课题完成,与沪宁城市带、沪杭城市带并驾齐驱的新的城市带——宁杭城市带建设开始启动。根据规划,宁杭城市带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建立以两个超特大城市为主导、九个大中城市为主体、一大批小城市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带。
根据时任南京市建委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陆玉龙教授的研究成果,当时,长三角城市群的基本态势是以沪为主、宁杭为辅,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宁杭“一条边”较弱,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规模小,密度低。只有加快宁杭城市带发展,才能改变这种强弱分明的不均衡结构,使长三角城市群成名副其实的“金三角”。
作为呼应,2004年8月11日,浙江日报发表《将“宁杭城市带”建成长三角的新支点》,提出:长三角有一条“软边”、一体化呼唤“宁杭城市带”、三边齐飞放大长三角辐射力、宁杭变身“超特大城市”等研判。
▼2021年5月2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举行。会议提出要推动都市圈协同联动,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跨省特色合作区、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
02
研究先行:
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相关研究
2004年8月初,陆玉龙推出了一份《长三角呼唤宁杭城市带崛起》的研究报告。8月16日,《国际金融报》发表的《宁杭城市带能为长三角镶上“金边”吗》,结合时任南京市建委研究室主任陆玉龙推出的研究报告,从城市带发展交通是基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等方面作了解读和访谈,强调了“长三角要由上海‘一枝独秀’转变为沪宁杭‘三足鼎立’,才具有更大的辐射功能,才能为‘泛长三角’城市群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观点。该报道引起苏浙两省有关部门的关注。
在浙江,2004年8月,根据公开报道,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对此作出批示:“有关专家建议,江浙联手繁荣宁杭城市带,应引起注意,可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并要求杭州、湖州两市领导研究此事。据《国际金融报》公开报道,其记者从当时的杭州市计委获悉,“2004年8月13日,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接到该批示后,将此事交由市计委牵头研究这一重大课题。”随后,杭州市政府开始就如何加强杭州与南京联动,在两地间建立“发展走廊”开展专门研究。8月23日、31日,当时的湖州市建设局与计委又分别与陆玉龙取得联系,向他了解报告的详细内容。
在江苏,有关部门和陆玉龙积极推动更高层面的战略研究立项,其在“关于《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的请示”中提到,宁杭城市带“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自然条件相近、历史文化相通、经济密切相连,……这个以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合体已清晰可见”。2004年11月17日,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其记者从江苏省建设厅了解到,《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研究》也已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立项研究。
03
创新模式:
点轴发展迈向网络发展
在浙江杭州方面,2004年8月,当时的杭州市计委邀请了曾承担浙江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重点课题的苏浙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时任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领衔开展相关研究。8月16日,其正式开始了有关建设“杭宁发展走廊”的调研。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他认为,长三角的发展应从目前的“以上海为核心,以沪杭、沪宁线为两翼,各城市主要和上海形成紧密关系”的“点轴发展形态”,走向“各主要城市间建立直接联系通道、相互合作”的“网络发展形态”,并将此课题报告送交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及杭州市领导,希望由苏浙两省及相关城市进行合作共同研究这项问题。根据公开报道,其当时透露:“目前杭州市计委课题报告已送相关部门,正等待浙江省以及杭州市领导的决策”。
与陆玉龙的报告不谋而合,陈建军在给浙江省政府的课题报告中指出,宁杭线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江苏与浙江的联系不多,交通线路尚未打开。其首条建议就是完善宁杭铁路实现高速运行。“然后辅助于宁杭城际轨道交通、杭州湾大桥等的建设,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形成一个点对点的交通多边形。”由此更好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走好旅游兴城、商贸兴城、物流兴城等新型城市化道路。
▼宁杭高铁的开通开启了长三角沪宁杭三地的一小时同城化时代。宁杭“双城记”翻开新的篇章。
▼2013年7月1日,首班开往杭州的“和谐号”列车从南京南站出发。
同时,在发展模式上,陈建军认为,江苏与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区别就在于民资与外资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宁杭线城市发展不能走沪杭线、沪宁线的老路,需要新的发展视角来进行规划,建立内资为主或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宁杭线的投资环境对于浙江民企来说比较适宜,也可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因此,报告将开发杭宁发展带(走廊)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提升杭宁城市地位,构筑浙苏合作平台,拓展民企成长空间,推动区域均衡发展”。这个目标定位从区域均衡、城市地位、合作平台、民企成长四个维度阐述了宁杭发展带的战略价值,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20年后的今天,该目标定位对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群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成长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杭州1978-2019铁路运输量(万人次)。2013年,受宁杭高铁和杭甬高铁开通影响,当年杭州铁路发送旅客量为3717万人次,同比2012年3112万人次大增19.4%。2019年达到8334万人次。
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的关键是要树立大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思维意识,纽带在于构建城市关系。据媒体报道,2004年,时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的崔功豪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四五年前,当时还是南京和杭州城市规划顾问的时候他就指出,宁杭两座城市在发展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思想上更多着眼于如何接轨上海。而这两大城市之间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密切联系。如今看来,以宁杭为核心、沿线城市为节点,覆盖宁杭带状城市群空间腹地,交织叠加协同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宁杭生态经济带已成为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网络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江南. 宁杭城市带呼之欲出20040809[N]. 江南时报, 2004年8月9日.
2. 新华日报供本报专稿. 将“宁杭城市带”建成长三角的新支点[N],浙江日报,2004年08月11日.
3. 范俊. 宁杭城市带能为长三角镶上“金边”吗[N]. 国际金融报, 2004年8月16日.
4. 范俊. 江苏欲强“宁杭城市带”得回应浙江着手规划“杭宁发展走廊”[N]. 国际金融报, 2004年9月6日.
5. 范俊. “宁杭城市带”正式提上政府议事日程[N].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19日.
6. 陆玉龙. 长三角呼唤宁杭城市带崛起[J]. 城乡建设, 2004(9): 44-45.
7. 陈建军. 长三角: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兼论杭宁发展带的建设[J]. 浙江社会科学, 2005(4): 43-48.
供稿:朱文晶
编辑:姜晓航
审核:蔡峻
投稿邮箱:urbanchina@vip.126.com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